简体  

忆山东省第一家行业协会——泰安市冷饮食品行业协会成立

时间:2020年11月23日点击:

1989年,也就是泰安市工商联恢复建立的第3个年头,我在市工商联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。当时根据中国工商联新章程中关于“直辖市、市工商业联合会可以按行业系统建立同业公会、同业会或行业委员会”的规定和全国工商联、省工商联工作要求,我们把试办行业组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。为把这项工作做好,我们认真学习有关文件,如学习了党的十三大报告、全联六届代表大会上的报告、工商联章程及章程修改说明,学习了薛暮桥同志关于《民间团体是政企之间的桥梁》及《建立和发展行业民间自治团体》两篇文章,后来还学习了中央统战部、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、国家体改委、全国工商联四部门的联合调查报告等文章。通过学习,充分认识到,建立行业组织,加强行业管理首先是治理经济环境、整顿经济秩序的需要。当时国家正由过去的产品经济旧模式逐步向“国家调节市场、市场引导企业”新经济运行机制转换,经济过热、基建失控、物价上涨过猛等这些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种种混乱现象,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,虽然原因很多,但在宏观调控、微观搞活的过程中,行业管理不完善,企业缺乏行业管理,缺乏自我约束,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二是建立行业组织,加强行业管理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。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“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逐步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”。要实现这一目的,建立行业组织是一项重要措施。建国初期,各大中城市都有各行业的同业公会或行业协会和工商业联合会。行业组织是由各行业所有企业自愿参加的民间自治组织,它在行业内部进行企业间协商、协调,业务上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,协助政府贯彻各种政策法令;对下为企业服务,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,同时进行自我约束,起着国家与企业之间的“桥梁”“纽带”作用,当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,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等,都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因行业组织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,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治、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,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行业组织。为使同业会或行业协会这个企业自治团体发展壮大,发挥其重要作用,1989年3月,中央统战部、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、国家体改委和全国工商联组成联合调查组,深入到有关省、市,同省、市主要领导人及有关部门、企业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。通过调查了解,行业组织是实行行业管理的好形式,它在地方经济管理,特别是在中心城市的经济管理中,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建立行业组织,加强行业管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,是经济体制、政治体制改革,政府转变职能,从直接管理逐步转变到以间接管理为主的需要。三是建立行业组织是工商联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。全联六届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:“健全新的组织是自身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,要运用吸收新会员的试点经验,坚持自愿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,进一步开展吸收新会员的工作,扩大吸收新会员的规模。要按行业把会员组织起来,逐步完善。”“工商联要有计划有领导地支持和帮助行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。”在解放初期,工商联的许多工作,都是通过行业组织进行贯彻。所以全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修改的新章程中将同业公会、行业协会吸收为团体会员,把加强行业管理作为工商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。这不仅给工商联注入了新的活力,同时也给工商联开辟了一条为会员服务、为社会做贡献的新渠道。通过反复学习,工商联的同志提高了思想认识,增强了试办行业组织的自觉性。

在筹建中,我们掌握了“两个结合”和“一个争取”。

“一个结合”就是学习历史及外地经验和当时泰安实际相结合,确定工作的突破口。建立行业组织,当时对于我会机关干部来说是一项新工作,不知道怎样组建,也不知道先组建什么行业组织为好。为此,我们走访了工商联的老人,座谈了解建国初期行业组织的概况,其组织形式、活动内容、发挥的作用以及与工商联的关系等。通过座谈了解到,过去的有些经验和做法当时还可以仿效。在学习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,我们认真学习了“广州市纺织同业公会”、“北京市西城区饮食行业同业公会”等外地经验,学习了《行业管理与工商联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》《建立和发展同业公会的重要性、必要性》等理论探讨文章,初步掌握了行业组织的筹建程序和章程的内容等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参照外地经验,研究分析了本市情况,因为在1988年年初,我市天泰冷饮厂就曾写信建议工商联牵头成立冷饮食品行业组织,以解决冷饮行业中的混乱现象。如有的厂家产品质量低劣、随意刹价,互挖台脚,商贩以次充好、随意抬价,做冰糕的不如卖冰糕的赚钱等问题。经研究,我们认为可以先成立冷饮食品行业协会。此行业厂家虽少,但有其代表性,从区划来看,有省属单位的,有市属单位的,也有区和街道办的;从经济成分看,有国营的,有集体的,也有个体的。因为行业较小,相关部门对其并不重视,致使出现一些混乱现象,确实需要成立行业组织。成立此行业协会,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,所以确定先成立冷饮食品行业协会作为我们试办行业组织的突破口。

另“一个结合”是调查研究和大力宣传相结合,提高企业入会的积极性。我们确定试办冷饮食品行业协会后,从1989年3月初开始进行调查研究。首先到工商管理部门去摸底,了解到泰城范围内1988年注册登记的冷饮食品厂家共有19个,1989年已注册登记4家。共计23家。然后我们逐家进行走访,找其主要负责人座谈,重点了解企业的性质、隶属关系、主要产品、设备与人员情况、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,以及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等;同时向他们讲述成立冷饮行业协会的设想,协会的宗旨、职能,主要是宣传成立行业协会的意义,以提高他们要求入会的积极性。最后,征求他们对成立协会的意见建议。通过这次走访调查,我们了解到,1988年登记的有4家已经停业,这样当时的冷饮食品厂共19家。这次调查,多个厂家提出缺糖,我们就与工商联会员单位市果品公司联系,很快给他们解决了10多吨。后来又了解到钾盐大队冷饮厂库存着30多吨白糖,一时用不着,乐意先让给有关厂家用,这一来更激发了各厂家参加行业协会的积极性。这次调查,各个厂家一致认为成立行业协会非常有必要,没有一家提出疑议,就连市果品公司也看到了加入协会的好处,坚决要求参加这个组织,理由是为冷饮食品行业服务,一是为厂家提供原料,二是为厂家推销饮料。后经研究,认为该单位有迫切要求,各厂家也很欢迎它参加,于是作为特殊情况同意吸收其为该协会会员。所以当时协会共有会员20家,其中国营3家、集体16家、个体1家。

“一个争取”就是争取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。关于成立行业协会问题,当年年初,我们在向市委常委汇报年度计划时,重点作了汇报,领导同志对建立行业组织感到很有必要。市委书记宋法棠同志讲“市委同意你们的打算和安排,希望认真抓好。”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时,我们将筹备情况向市委统战部作了汇报。1989年6月3日,我起草了书面材料,向分管书记周兴礼同志作汇报,特请其确定时间,召开成立大会。周书记对此很重视,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细,有些工作会前就要做好,特别是协会领导成员要协商好,不仅要与各厂家协商,还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。为落实周书记的指示,我们又召开了筹备小组成员会,对人事安排、协会章程草案、经费的筹集、会计人员、办公地点、大会的开法以及工作人员抽调等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安排。又召开各厂家负责人会议,着重研究协商理事会的理事和章程草案,同志们提了不少合理化建设,为开好成立大会打下了良好基础。在争取党委重视、加强领导的同时,我们积极同市经委、工商、税务、食检所、质检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联系沟通,目的有两个,一是借机宣传成立协会的重要意义,争取他们的支持。二是聘请他们作为协会的名誉会长或顾问,以便协同开展工作,把这个行业协会办好。

1989年6月13日上午,泰安市冷饮食品行业协会在市武警支队招待所召开成立大会。中共泰安市委副书记周兴礼、省工商联副主委巩焕波以及市委统战部、市政体改办、市经体改办、市经委、市工商局、税务局、物价局、司法局、市食检所、质检所、消费者协会、个体劳协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。各县市区工商联及济南、青岛市工商联专程莅临指导和祝贺。大众日报社驻泰记者、泰安电视台及泰安日报社记者也应邀出席了会议。

大会由市工商联主委周庆山主持,协会筹备组组长、天泰冷饮厂厂长杨广吉同志致开幕词,市消费者协会、市个体劳协、肥城县工商联致贺词。市委副书记周兴礼和省联副主委巩焕波分别在会上作重要讲话,希望冷饮食品协会在治理、整顿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,为振兴泰安经济、发展泰安旅游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
会上,会员分组学习和讨论了市委和省联领导同志的讲话及协会章程。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、名誉会长、会长、副会长、秘书长及顾问。杨广吉当选为会长,夏继江、刘学成、李何轩当选为副会长,秘书长由李何轩兼任。大会还通过了协会章程(草案)。

泰安市冷饮食品行业协会成为我省第一家行业性民间组织。成立后制定了行规、行约,开展了价格、质量、卫生,大检查,举办各种评选表彰活动,在加强行业管理、维护市场秩序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现在回想起来,这次大会由于领导重视,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到位、细致,会议开得很顺利、很紧凑,取得了圆满成功。

(作者单位:泰安市工商联  赵永松)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